该用户从未签到
166
2954
1万
版主
天气不好,新年长假哪都没出去过,直到人日初八才稍见日头。
下午3点心血来潮,约朋友驾车出游近日媒体“炒”的很热的“良溪后珠玑巷”。虽然只有几十公里路程,但由于路上塞车,到达良溪时已经接近下午5点,因此,错过了最佳浏览时间(罗氏大宗祠关门了)。
对于良溪,我所知很贫乏,仅知道她是我们同学网“畅所欲言”版主“花心萝卜”的故乡。而有关良溪的历史都是我从网上狗到得,现狗现买,希望大家有兴趣。。。
良溪位于棠下镇区棠下圩西北部约3公里的山坳里,东邻沙富、虎岭、南接中心等村委会(古称乡),西面和北面与鹤山市雅瑶镇接壤。良溪属山地丘陵地区,以将军山最高。鹤山的两条山水——泥河、沙河流经这里,河宽约10米,流入天沙河经江门市汇入西江。山青水秀,环境幽雅。良溪周围地势低洼,田园常被洪水淹没。这里长满蓈草,称之为“蓈底”(即今良溪村北里巷)。到元末明初,蓈底人始在西江边筑起围堤阻隔西江水流入,低湿之地逐渐干涸,后人辟为屋地及农田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后,村人依“蓈底”谐音,雅称“良溪”,又称“良底”,寓意“良才大用,溪水长流”。
一弯清水自山而出,潺潺然浇村流动。良溪水嫩绿,是先前水草多的缘故?进入良溪村时,听泉声来自草丛冠木林,带来碎乱的蝉鸣,把山野的曲子谱满石路。冠木林青翠碧绿,染透四周。泉从何处窜出?溪自哪儿生成?良溪之源何在?问护城水,水语塞无言;问入巷泉,泉迹渐远无影;问古红棉,棉蕾自封未放;问古村墙,墙根早断未续……我坚信良溪有源,源远水流长,中流水自清。
使用道具 举报
话说,宋朝有一位名叫罗贵的人,原名以达,字号天爵、琴轩,南雄府学廪生,诰封中宪大夫,赠吏部尚书。
当时,罗贵住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里。为避国乱家难,罗贵毅然率58村的36姓97户,于宋绍兴元年(1131年)正月16日起程,爬山涉水,结竹排顺水漂流,耗时两个月,于3月16日到达冈州萌底,即现在的新会良溪。这是宋朝时流民往南迁徙的一支队伍,是迁徙潮中的一条溪流。棠下罗氏大宗长联记载这段光辉史实:
发迹珠玑,首领冯、黄、陈、麦、陆诸姓九十七人,历险际间尝独任;
开基萌底,分居广、肇、惠、韶、潮各郡万千百世,支流别派尽同源。
迁徙队伍中的头人是良溪始祖的罗贵,他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,懂天时,抓地利,重人和。敢冒险、善开拓、重创新,以变应变,以动制静,以闯代守,处处体现出中华民族善变求新的优良传统和坚忍的民族精神(现代俚语“唔使问阿贵”的这个阿贵就是罗贵)。他们迁徙前誓言:“吾等五十八村,居民亿万之众,而予等独藉公之恩,得赖逃生,何以相报?异日倘获公之福,得沃壤之土地,分居安插之后,各姓子孙富贫不一,富者建祠奉祀,贫者同堂共飨,各沾贵公之泽,万代永不相忘也,世世相好,无相害也。”数十村庄的异姓发出同一心声。各姓间如此团结友爱,是姓氏文化中的亮点,是我们应引以为豪的。
良溪古村落历史悠久,良溪人的先祖来自中原,带来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,并同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,罗贵是北宋开国功臣罗彥环的七代孙。罗彥环因不满皇帝猜嫉功臣,于开国初弃职远徙,南行3000里,举家迁入南雄珠玑巷,同时传入了中原文化。罗贵南迁时,又把中原文化带到冈州大地。其突出表征是建筑文化。使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更呈丰富多样。
良溪的古民居都是青砖砌墙,多用花岗岩石(此为清代以后之民居),或禇红色砂石(此为明代之民居)做墙脚;硬山顶屋脊,呈元宝状,俗称龙船脊,防火墙修饰成迭连起伏飞翘昂首的凤头;门额上饰有砖木雕刻、彩色灰塑、山墙描草龙、梁下绘有水墨画;民居神龛高大肃穆,有的民居如韫石堂,配以彩色玻璃及窗花,显得富裕大度,珠光宝气。村道铺垫蛮石,或平整或拾级而上,古朴踏实。良中村道旁,砖木建造的店铺虽已斑驳陈旧,它告诉人们在昔日曾经有过的繁荣。绵延1公里长的明代护村墙堪称“古长城”。同台山、开平侨村的洋楼相比,良溪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给人以中原流风的强烈冲击。
签到天数: 7 天
连续签到: 3 天
[LV.3]偶尔看看II
705
14万
超级版主
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
谢谢伍哥收集我们老家和老祖宗的资料,萝卜已经多年没回故乡了,今日从伍哥图文中寻得乡村景象,真是一帖解乡愁啊!
从后面几幅照片看,伍哥一行已经渐渐靠近我们的老屋了,应该还有照片吧?请继续~
沿着弯弯的青石板“青云路”古村道,由良西、良中、到良东,慢慢地浏览感受这承载着七、八百年厚重历史底蕴的青灰色的明清建筑,层层挑起的飞檐、幽深的小巷、以及祠堂、贞节牌坊、祖庙、罗贵墓的良溪古村,脑海里构思着我们祖先由中原到珠玑巷再到良溪3000里大迁徙的壮举,觉得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沉实,越来越有一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感(不知道是不是这36姓其中的一支,但我的祖先也是在同一年代由珠玑巷迁徙到岗州文章里的)。
[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-2-22 12:43:45 编辑过]
281
9422
由于时间关系,良溪的很多历史文化,建筑文化、人文文化精粹我都没法细细品味,很多重要景点我都无法一一瞻仰,为此留下了很多遗憾。
比如一代哲人罗贵的墓地、最富丽堂皇,保全得最完整的清末建筑——韫石堂都没有来得及去观光,所以这次良溪之行我定义为浅游。
还好,良溪离台城不算远,况且,良溪还有“花心萝卜”同志作为地主。下次吧,下次有机会争取组织一次“良溪后珠玑巷文化之旅”,除了浏览良溪古村落的风光人文,还可以尝尝良溪著名的柑普茶。有可能的话,顺便参观一下萝卜的故居。
照片中依水而建的是萝卜和他们叔伯们的故居,因为萝卜不在家,不能进内参观,版权所有,所以我也要留下悬念,以后再详细介绍吧。
(续完)
[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10-2-22 19:51:09 编辑过]
435
7137
2万
俏姐,这一天,我也在等待。
谢谢伍哥报道!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拥有帐号并登录即可获得此勋章.
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,发帖内容较有主见
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
积极宣传本站,为本站带来更多的用户访问量
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,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
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
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
粉丝数达到200即可获得此勋章.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台山同学会 ( 粤ICP备17038726号-1 )
GMT+8, 2024-11-22 06:17 , Processed in 0.089378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