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个“稀有的”北京师大教授
引自2011年4月4日16时34分的微博中记录: "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: 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,否则 [ 不要来见我 ] , 不要承认我是你的老师------.”
董藩称,[ 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,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,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,税收,就业岗位,社会贡献大,也帮助了低收入者,并避免自己,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,对高学历者来说,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]。
稀有一,40岁4000万身家,以研究生一般在27岁以后走何社会求生为计,40岁减去27岁其奋斗过程只有13个年头,从自己零财富开始,在13年内要创造4000万财富,平均每年要纯收入 ( 即身家 ) 307万多.我想问世界上曾有几个这样的奇人? 一般的诺贝尔得奖者,一次都是100万美元,人生能有几次得类似诺贝尔奖呢?,稀有.当然,社会上各种"搏彩奖,赌彩奖"都有,但又有几个"常胜将军"呢?
“40岁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” 恐怕是董教授对学生的最低要求了,虽然是青出蓝而胜于蓝,老师都希望学生,下一代胜于自己,但处为教授级的人生阶段之你自己,再加上给你身价的13年升值,按你的逻辑能否有资格见象你这样的“稀有教授”呢?我看如果有资格,那真是稀有了。
鼓励学生求上进,报效人类与自己是心安理得的,但如果以这样的谋财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质量,衡量学生的荣辱观,以此作为导向,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。它的悲哀是“唯财是岸”,达不到岸就要被“耻辱和失败的坑渠” 淹死了。这不是给学子们的心灵伤害又是什么呢?
稀有二,“对高学历者来说,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.” 纵观古今中外,还没有公开把“贫穷和耻辱,失败,特别是和耻辱”划上等号的”。但在某些人的意识中确是有,正因为这样,贫与富之间的斗争越化激烈,贫与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.
人的智慧是有限的,智商各有差别,同是研究生毕业出来,他们的家庭,社交背景,求生道路与能力肯定有所异同,故此,所得的财富也不尽相同,一个初中生所创造的财富高于一个研究生非是罕见。在财富物质上没有光荣与耻辱之分;只有在伦理道德品质上才有高贵与可耻之分。
稀有三,“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,税收,就业岗位,社会贡献大,也帮助了低收入者----” 这段话似乎非常冠冕堂煌,但如果能达到13年内4000万目标是不是这么合法合理呢???
我记得2009年金融风暴刚开始时,同样,有个地产权威专家,在房地产专刊上发表一篇论文,其中的一些论点是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主要的是靠房地产的发展而发展,没有房地产的'提价"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,-----” 言下之意, 房地产的价格只能涨不能降,房地产价格降了,国家的GDP(总产值)就上不去了.
我早已质疑房地产的价格只能涨不能降,这是什么逻辑, 什么哲学?
现在想来,为了达到某些房产研究生在40岁以前的13年中达到4000万身家之目标,强调房地产价格只准升不许降是不足为奇了。可他们有没有想到,这个“唯涨不降”的逻辑到头来是富了一小撮钻营穿罅,投机倒把的人,苦了一大片勤劳, 务实, 无妖计的人. 难道这样踩着”白骨堆”去牟取暴利是合情合法吗? 才是光荣而不耻辱吗?才是胜利而不失败吗?
|
|